电 话:(+86)0769 - 8553 9163
微信号:shidaixiangchuan2014
网 址: www.hkhsing.net
地 址: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新安社区新岗路
“良田千亩,十里红妆”
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
常常用来形容女孩出嫁时的丰厚嫁妆
古往今来,女子出嫁都是父母眼中的大事
这嫁妆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
而嫁妆的种类有许多种
什么才是女子出嫁必备之物呢
......
现代女孩出嫁,很多父母也都会给女儿准备一些家具,一起送到男方家去。我们常见的有衣柜、梳妆台等。可是在明清时期,凡是有女孩出嫁,其父母即使不是富贵人家,但一定也都会给出嫁女儿准备一个闷户橱,这是古代嫁娶文化当中一个约定俗成的嫁妆。
闷户橱作为一种卧室用具,功能与梳妆台相似,是一种具备承置物品和储藏物品双重功能的家具,很多都是采用案式结构,外形如条案,专门设有抽屉,而抽屉下面还供有储藏的空间,叫做“闷仓”。因此在民间人们又称闷户橱为“嫁底”。
除了从外形上有“嫁底”之意,其实更多的是从闷户橱所承载的内涵出发的。凡是女孩出嫁肯定都会有一两件首饰,这些首饰属于女孩的私人财产,而且古代并不像现在,贵重首饰可以拿去银行放保险箱,而闷户橱中的“闷仓”正是出嫁女孩收藏私人财产的最佳地方,因此闷户橱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必备之品。
闷户橱作为嫁妆的一种,代表父母对出嫁女儿的疼爱。而且出嫁对古代女子来说应该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,女儿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身边,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,很多时候面对各种压力都需要自己承担。
因此,女儿出嫁时,父母都希望给女儿更多的嫁妆,除了彰显自身财富地位之外,更多的是体现父母对女儿的关怀,希望借着丰厚的嫁妆隐约告诉对方,被我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嫁到你们家,要好好对待她,不能让她受委屈。
如宋徽宗年间,苏轼的弟弟苏辙要嫁女儿,他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,耗尽毕生积蓄,几乎倾家荡产;北宋范仲淹嫁女时,不仅配送田地,嫁妆更是比亲家给的彩礼还要多一倍,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就是不能让女儿在婆家受委屈。”
闷户橱的演变
嫁妆是古代人财富的一种象征,是历代嫁娶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现如今,闷户橱已淡出嫁妆文化当中,但其实它并未退出家具历史的舞台,不难发现,如今的“联五橱”和“翘头餐边柜”,其实就是由“闷户橱”演变而来。
世代相传——传承民族经典家具文化。